“印度染料及中间体企业于是以大力谋求与中国染料及中间体企业的技术合作,明确提出可以采行技术入股的形式到印度办厂发展。如果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产业营商环境得到显然提高,那么,我们艰辛百年才构成的染料市场、技术等竞争优势将拱手让人,殊为惜。未来我国将很有可能经常出现染料及中间体全部进口的局面,甚至连军需的原料都要倚赖进口,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前不久中国化工报社长江经济带染料及中间体产业发展调研组调研时,企业涉及负责人迫切地体现了这一情况。有这种担忧的并不只是个别企业。“我国染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渐渐上升,于是以面对着来自印度产品的强劲冲击。近3年来,我国活性染料只有内销,完全仍然出口。印度染料企业凭借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已沦为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于是以大大蚕食着中国染料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杭州福莱蒽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百春告诉他调研组,在这种局面下,国内部分纺织印染企业正在考虑到向劳动力比较便宜的印度、东南亚地区移往。比如集纺纱、染整、印绣花、剪裁与缝制4个原始工序于一体的申洲集团早已在越南建厂,并尝到了产业移往带给的甜头。“印度在染料生产过程中有很强的优势,并早已在增大分散染料及中间体的生产建设,2018年下半年分散染料生产能力也不断扩大了。”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杨说道,中印染料行业的竞争天平正在向印度一方弯曲。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印度劳动力成本较为较低。二是印度染料产品有2.8%的出口退税,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染料成品出口退税亲率从13%再降0。染料中间体方面,中国有9%~13%的出口退税,印度是1.5%的退税率。三是印度环保政策比较较为严格。四是当地的水、煤、电以及土地都有很多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