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细心‘把脉问诊’,甚至从原单位调集设备反对我们,他们得出的建议,我们尤其爱护。”驳回追踪研究的治霾专家团队,山东省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张培勇如是说。2018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交还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科技在精准治霾中充分发挥了最重要起到。细致源解析,精准锁住“病灶”大气污染,展现出在天上,根子在地上。因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必需找准病根,方能对症下药,从源头避免污染因子。从2017年下半年起,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研制成功牵头中心(以下全称研制成功中心)派遣28个工作组、500多人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积极开展驻点追踪研究,向地方政府和研制成功中心上报工作简报、成果信息专报近2000份,2018年又推展至汾渭平原。研制成功中心通过积极开展废气表格编成和城市颗粒物来源解析,可行性摸清了“2+26”城市污染特征和来源。在山东省德州市,工作组追踪研究,驻点指导,掌控污染防治的第一手资料,为当地大气污染管理“开方抓药”。2018年1-12月,德州市空气质量变化幅度约12.2%,轻污染天数增加17天。在河南省鹤壁市,工作组在轻污染过程完结后编成构成轻污染天气管控研究分析报告,分析城市间污染物传输情况、轻污染过程中各类污染物所占到比例,获取有效应对方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李俊华教授不仅是河南省安阳市追踪研究工作组负责人,还是地道的安阳人。他说道:“去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工作组系统普查了9大类污染物情况,制订了污染源表格。过去一年,工作组倒数取样,对大气颗粒物展开了系统性的源解析。